http://blog.udn.com/heliopolis2009/4223954 

經營幸福家庭、做好親子教養其實很簡單︰就是愛!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但是,教養孩子只給予愛就足夠了嗎?

在愛的背後,父母還需要有理性的思維,採取具體、有效的策略,一手安撫孩子情緒的同時,另一手要引導孩子面對挫折與挑戰,培養適應未來的能力,如此,才能同步提升孩子的品格及學習效率!

昔日的「優客」,今日的「優爸」李驥已全心投入心理諮詢師和教育工作者的角色,更化身為「故事爸爸」,他極力主張用故事來改變小孩,因為每個孩子都愛聽故事,藉由說故事,父母的心會變得更加柔軟,孩子也會更願意傾聽,自然達到親子間的美好交流。

 
李驥的教養策略是對孩子說EQ故事,而你認為最有效的教養策略是什麼呢?

 P1040874.JPG

小玉認為最有效的教養策略是

         教導孩子處理善後、不苟且幫孩子處理,也不把孩子應盡的責任扛在父母親的身上,作法上講起來雖然有些殘酷,但實際作法上面卻是充滿耐心與鼓勵,千萬不可對孩子惡言相向,或是先懲罰而後才要求孩子自行處理。

  如果孩子已經可以懂一點點的事情,負責任的觀念就隨時可以開始建立,例如一歲半的孩子將非危險性的固體物打翻,要求孩子一起撿拾並不會太嚴厲,只要用溫柔愉快的語氣要求孩子一起處理善後即可。

  例如,溫柔有耐心的對孩子說:「因為你把東西打翻囉!這樣散落一地大家會踩到,來,媽媽陪你一起撿吧!我們來比賽誰撿得最快最多。」當孩子開始玩起撿拾遊戲,除了讓他實際體會到打翻東西的善後處理過程很麻煩外,也讓孩子了解做錯事情並不可怕,只要肯負責任的收拾完,父母親仍然覺得孩子很棒,並且要大大肯定他剛剛勇於負責任的行為。

  當孩子做錯事情,如果你常常只是跟他說:「自己造成的就自己解決。」雖然內容上並無錯誤,可是若遇上孩子賴皮、逃避,讓局面就此僵住,也沒有辦法立即把握“教會孩子負責任”的好時機!

  更糟糕的狀況是對孩子說:「阿!你不要動喔!這個很麻煩,我來幫你收拾就好,你快去寫功課。」或是:「你怎麼這麼粗心!不是告訴你不要再打翻了嗎?你很討厭耶!你自己給我拿抹布來擦乾淨。」這兩種方式無論有沒有讓孩子自己善後,可卻對於孩子的責任感提升,沒有多大的幫助性;前者很明顯的讓孩子失去負責任的經驗學習,後者雖然有讓孩子處理善後,卻以負面言語讓孩子對這件事情的印象,集中在父母親的怒氣上頭,下次如果爸媽不生氣,孩子也會忘了可以自己先處理。

  父母親自己要先清楚的了解,任何事情的失敗,對應的負責任方式為何,如果父母親自己都一知半解,又要如何引導孩子學習正確的作法?父母親真的是影響孩子最重要的人物啊!

 

 兩個寶貝..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yu69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